分类: kubernetes

k8s集群中移除节点后重新加入

从k8s集群中移除节点后重新加入 master节点执行: 1.sudo kubectl get nodes 查看当前所有node节点 2.sudo kubectl drain <node> –delete-local-data –force –ignore-daemonsets 3.sudo kubectl delete node <your-node> work 节点执行: 4.在被删除节点<node>执行kubeadm reset master节点执行: 5.在master节点重新生成token. 命令: kubeadm token crea

继续阅读 >>

用户名密码方式登录Kubernetes-Dashboard

背景:默认安装完k8s集群和Dashboard之后都是使用token登录的,这样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,每次登录还要找到token才能登录。 本片文章使用用户和密码方式进行登录! 环境介绍 集群环境         集群版本         搭建方式         dashboard的版本 master     v1.16.8     kubeadm kubernetesui_dashboard:v2.0.0-rc6 node1       v1.16.8     kubeadm kubernetesui_dashboard:v2.0.0-rc6 node2       v1.16.8    

继续阅读 >>

k8s集群开启ipvs模式

1.2kube-proxy开启ipvs的前置条件 由于ipvs已经加入到了内核的主干,所以为kube-proxy开启ipvs的前提需要加载以下的内核模块: ip_vs ip_vs_rr ip_vs_wrr ip_vs_sh nf_conntrack_ipv4 在所有的Kubernetes节点node1和node2上执行以下脚本: cat > /etc/sysconfig/modules/ipvs.modules <<EOF #!/bin/bash modprobe — ip_vs modprobe — ip_vs_rr modprobe —

继续阅读 >>

kubernetes面试题汇总详解

1、 k8s是什么?请说出你的了解? 答:Kubenetes是一个针对容器应用,进行自动部署,弹性伸缩和管理的开源系统。主要功能是生产环境中的容器编排。 K8S是Google公司推出的,它来源于由Google公司内部使用了15年的Borg系统,集结了Borg的精华。 2、 K8s架构的组成是什么? 答:和大多数分布式系统一样,K8S集群至少需要一个主节点(Master)和多个计算节点(Node)。 主节点主要用于暴露API,调度部署和节点的管理; 计算节点运行一个容器运行环境,一般是docker环境(类似docker环境的还有rkt),同时运行一个K8s的代理(kubelet)用于和maste

继续阅读 >>

k8s-prometheus “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”问题处理

部署了node-exporter,prometheus却无法获取信息,报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。 解决: 网上好多介绍说改prometheus的配置scrape_timeout:600s,加大参数即可。 实际上不好使。 最后加大exporter的资源限制解决 默认: resources: limits: cpu: 10m memory: 50Mi requests: cpu: 10m memory: 50Mi 修改为: resources: requests: memory: 30Mi cpu: 100m limits: memory: 200Mi cpu: 500

继续阅读 >>